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公务员 > 招考资讯 >

不再“唯论文”后,中小学教师职称如何评?

2024-02-0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作者:王峰(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孟九儿(中国教育科学院教育财政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

今年11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教师等实用性较强的职称系列不得以论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职称评审,不单纯设置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减少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引起广泛关注。 不再“唯论文”“唯奖项”后,中小学教师职称将如何评定? 本文建议:建立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

#

1、职称评审不再“唯论文”、“唯奖项”

#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人才评价出现“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导向,这也影响了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凸显在“仅论文”和“仅奖项”方法中。 围绕这些指标的过度竞争不仅增加了教师的压力,也对教师自身的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在天津师范大学培训的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班24名初中物理教师莅临学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刘冬月/摄光明影业

#

事实上,党和国家政策层面并不鼓励这样做。 202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切实改变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倾向”。过分强调论文和学历。”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能力评价标准》中,对各级资质没有公开发表、奖励等要求。 但很多地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标准都明确规定了成绩公布甚至奖励的条件。 尤其是晋升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要求更加通用和明确。

#

为什么政策上有明确规定,但具体审稿题目却如此偏重论文和奖项? 一个重要原因是,真正反映中小学教师一线教育教学能力的评价标准难以量化、操作复杂,也容易受到评审者主观判断的影响; 能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并获奖的老师,毕竟是同行中的佼佼者,这些条件在评论中具有很高的歧视性,如果根本不干活那就不合理了。

#

现在,根据新文件,评价标准不应简单地设定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等硬性要求,而应逐步减少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 但如果没有更全面的改革措施,让其他评价标准具有同样的公信力和区分度,估计论文和奖项作为职称评价“硬标准”的优势将难以替代,老师们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追求他们,竞争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下去。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制度改革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淡化论文要求、减少学历、奖项等限制性条件只是改革的一小步。 但这一步却受到了长期惯性的制约,因为我们在教师职称评定的权力配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流程等方面过于注重应对教师之间的竞争和适应非学术管理。 规则和追求可量化的结果,却忽视了教师的劳动过程。 走好这一步,要把职称评定制度与教师素质能力提升相匹配,着眼于育人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激励作用。 归根到底,应将教师能力发展作为职称评审的核心价值。 评价不能只关注教师的外在要求和角色功能,而忽视教师内在的发展需要。 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必须全面深化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制度改革,科学发挥教师职称评价的作用。接力棒。

#

二、合理设定职称晋升底线要求 #

建立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首先要区分教师晋升的门槛标准和竞争性标准。 这是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前提。 #

“门槛标准”也称为“硬性要求”。 它们通常具有区分性强甚至量化的特点,因此往往成为评审中的竞争标准。 目前,不少省市对教师职称评审规定的论文发表、获奖等要求门槛标准过高。 门槛标准提高得越高,审核过程的竞争性就越小,审核工作的难度也就越低。 但这样会使复习变得粗糙、简单化,有脱离现场教学实践的弊端。

#

需要强调的是,硬性要求的淡化和取消,一方面为对教师能力进行更全面的检验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也为教师的能力提供了机会。 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职称评审流程的复杂性和竞争性,需要建立相对明确的新标准、制定新的竞赛内容。 规则,这就是改革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

#

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屋顶“空中花园”进行劳动实习。 图为老师给学生讲授农业技术知识。张宇/光明影业摄 #

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改革的要求来看,教师师德、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资质、农村学校工作经验是需要的底线要求。得到维护和加强。 高尚的师德体现在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虽然很难准确衡量,但却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侮辱教风的教师,不仅无法参加职称评审,还会被淘汰出教学队伍; 一线教育教学实践资格和农村学校工作经历可量化,并根据空缺合理确定门槛。 这既要奖励勤奋和奉献,又要防止以“量”取代“质”。

#

三、突出新时代教师基本能力

#

建立以能力发展为导向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体系,要突出新时代教师基本能力。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教育教育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方向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更加注重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注重综合教育、实践教育,更加注重家庭教??育。 学校与社区共同教育学生,更加注重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和模式创新,更加注重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更加注重课程融合、校阶段衔接。 2023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分别提出了一线教学业绩、专业水平和教风、教学研究和最这些标准中的一些是非定量的并且可以细化。 #

基于此,各地学校在修订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时,应注重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参与和主导、对学生的指导和关怀、实践教育、家校合作、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等。 、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和指导。 整合学生社团、知识拓展更新、课后服务等绩效和要求,明确底线标准和竞争标准,允许引入代表性成果和典型案例。 这使得出版物和奖项可以与其他代表性成就一起进行评估,从而使它们可以互换。 #

4. 评价新方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

评价方法和技术是教师职称评价的重要支撑。 在淡化论文等硬性指标的要求下,采用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方法成为必然选择。 《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完善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天津普教教师档案管理及职称评定系统,完善综合评价,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教育评价”。 是教师的职称。 审查方式改革提供方向。 #

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中,可以改变注重结果评价的方法,注重常规教师评价结果的运用,引入增值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探索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教师自评和其他评价相结合,并整合学生、家长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 对此,国外有一些做法可以借鉴。 例如,日本东京都教育委员会每年都会对教师进行评估。 教师通过与校长和院长面谈来确定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方向。 评估期结束后,他们评估自己的完成程度。 在此基础上,院长和校长分别进行评价,最终确定等级,作为升职加薪的重要依据。 英国、韩国、巴西等国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评价在教师岗位评价过程中的作用。 例如,巴西将学生对教师的评分作为评价教师专业等级的重要程序。

#

如今,信息技术支撑建立了教师智能评价系统,实时记录教师的日常表现和工作成果。 系统根据分配的分数或优先级进行计算。 评估过程中还可以选取教师的课堂教学形象并邀请同行专家进行评估。 打分,增强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这些新评价方式的运用,需要学校和地方制定新的评价标准体系,改革评价流程,让评价深入教育教学过程,体现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

#

5、增加学校自主权和话语权 #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既要保证国家和地方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又要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反映用人单位的需要和意愿。

#

目前,各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权限分布大体相同,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一般来说,省级政府部门组成的评估委员会一般负责高级教师的评估,地级、副省级市组成的评估委员会负责高级教师的评估。 高级及一级教师的评价由委员会负责,一级及以下教师的评价由县级政府设立的评价委员会负责。 部分省(市)取消二级、三级教师职称评审,改为考核后直接聘任。 部分省(直辖市)试点下放教师职称评审权,探索高级教师职称由县市组织评审、一级教师职称由省级单位独立评审。水平示范普通高中。

#

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权力集中度过高,学校用人单位主体作用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以往以论文、奖项等硬性指标为主的背景下,职称评审流程相对简单; 但改革后,更加注重考察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逐步引入增值评价和过程评价。 原有审查组织方式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减少审查权力焦点、扩大学校自主权和话语权的需要更加迫切。 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基础、能力发展的主要场所、教师评价的主体。 只有在学校层面,教师评价和职称评审才能对教师发展发挥指导作用,成为教师离任培训的重要途径。 还可以实时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对教师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因此,逐步将中级以下教师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增加学校评审在高级和高级教师职称评审中的权重,是这次改革的内在要求。 当然,这需要建立校本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引入同行评审机制,完善评审流程和结果公开以及评审者与被评审者的双向互动机制,加强学校与教师的协调。评价、职称评审和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对学校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 #

六、探索建立教师等级制度的可能性

#

恢复专业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体现。 经过四十多年的实践,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社会地位、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高级、正职职称晋升门槛过高、名额过少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高级职称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道路上难以逾越的“龙门”。 不少教师反映,职称评审是一种“伤害”,因此近年来教师队伍中不断有取消职称评审的呼声。 #

中小学教师确实需要更宽松的成长环境和更顺畅的职业晋升通道。 事实上,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实行“教师职称制”可以作为替代选择。 我国事业单位建立了统一的一级至十三级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制度。 高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分别对应专业技术职务一至四级、五至七级。 你也可以参考一下,目前全国已开始实行校长职级制度改革,公务员职级制度改革已基本完成,一些地方正在探索非注册教师职称制度的管理。 实施教师排名制度只是一个想法。 既要实现教师的相对顺利晋升天津普教教师档案管理及职称评定系统,又要实行更为严格的筛选和淘汰制度。 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对新教师设置一年以上的考核期。 通过考试才能转为正式教师; 各级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必须降级或者开除。 实施教师职级制度还要求建立教师荣誉制度,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在农村、困难地区任教一定年限的教师,给予荣誉称号和一定的奖励。

#

《光明日报》(2023年4月18日第15页)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