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职业资格 > 教师资格 > 考试辅导 >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说课稿范文:《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2017-07-22 来源:未知 作者:onekao
   《金色的鱼钩》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教学环节及板书等方面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 
 
根据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 认识12个生字,读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等17个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3. 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理解并说出这些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理解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在这个长满了红色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的含义。 
 
二、说教学理念、教法、学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着重放手让学生自已去学习。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本课的教学方法确定为以问题引领,课文整合为原则,变逐段讲授的地毯式教学为抓住重点语句深刻体会的挖坑式教学。并综合运用了多媒体直观法、阅读讨论法、以读代讲法、以读促写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 
 
说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考虑到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如下的学习方法:1、自读品悟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了 个教学环节: 
 
(一)激发情感,引导质疑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三)小组合作,精读探究 
 
(四)品味金色,升华感情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六)练习巩固,达标测试 
 
〈七〉拓展延伸 
 
具体是这样的: 
 
首先,激发情感,引导质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意思是假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作者所描述的情境之中,就会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整到可接受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我这样设计新课的导入:在播放《十送红军》视频的同时,引入: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去感受一个在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有了之前的情感作铺垫,学生看到课题,可能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一个怎样的鱼钩?鱼钩隐藏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我想,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产生探究的冲动,针对课题,提出疑问,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在本节课之前,我会布置学生做好以下预习:一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二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弄懂字词的意思;三想,想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以上几点,这不仅具有预习的一般意义,主要是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能引起学生对课文重点的注意。 
 
有了课前充分的预习,那么在快速地学习生字词后,就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这里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所以,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色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三)小组合作,精读探究 
 
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并在旁边标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阅读。因此本环节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运用读文,圈划,领悟等学习方法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学生,朗读与默读结合,读与动笔圈画相结合。让学生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引领学生再读文本,精读体验。通过进行个体探究性阅读,让老班长这一光辉形象在每个同学的心中逐渐清晰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自读自悟后我安排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在学生充分精读及小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展示交流。在学生的交流中我会利用精心设问、角色体验等策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不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进行品读,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入情入境,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我也会适时给予朗读上的指导。      通过范读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感受到老班长那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领悟塑造老班长这一形象的写法。 
 
 我估计学生会围绕这些句子进行交流,所以重点预设了这三处重点句,利用多媒体教学出示出来,全班进行交流: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3)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这里,我会这样深情引入: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仅仅是一个鱼钩吗?这样的引导能使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接着再指导学生反复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最后,老师再作小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朗诵毛泽东诗词《长征》。)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师引: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给学生五分钟的练习后复述。 
 
(六)练习巩固,达标测试 
 
  1.投影出示:这篇课文运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   )描写等手法,塑造了(   )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让我们为老班长的(     )和(     )的革命精神而感动,鼓舞和震撼。   
 
  2.朗读检查。  (这一环节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与检查学生当堂达标情况的重要保证 。我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针对性地编写A、B、C三个级别、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和检测题,练习结果或者测试结果当堂进行教学反馈,老师要及时发现问题,向学生指出错误原因,进行点拨、纠错和总结,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七〉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完课文,我顺势再介绍一些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请学生课下继续搜集长征故事,使学生对这段历史铭记在心。 
 
四、说板书。 
 
板书是文章内容的加工和提炼,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的完美结合。因此板书要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和语文教学的思想性。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钓鱼不吃鱼         
 
                老班长                         忠于革命 
 
              鼓励病号喝鱼汤        舍己为人 #p#分页标题#e#
 

责编:onekao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