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考试网

您现在的位置: > 时事新闻 > 社会 >

码链技术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易货交易

2017-06-05 来源:中国网 作者:小鱼

   2017年5月31日,国际易货交易全球高峰论坛在上海凯宾斯基大酒店隆重举行。出席的重要嘉宾有原证监会主席、建设银行行长周道炯;原国家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原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主任、联合国秘书长南南合作特使周一平;原科技部副部长吴忠泽;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周禹鹏;二维码“扫一扫”全球专利发明人、联合国WADCC码链研究院院长、发码行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徐蔚;原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等。上海市政府领导、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等到会祝贺并致辞。

#

  本届高峰论坛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华贸国际易货交易所等主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治理和竞争力国际组织(WOGC)特别支持。 #

  2017年5月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明确提出,贸易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生产能力过剩,共积压数十万亿库存物资。鉴此,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去库存”要求。全球经济体中尤其是“一带一路”中的国别、地区产品和服务互补性很强,易货交易、投资需求旺盛。传统的易货交易模式无法满足当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现代国际易货交易的新商业模式以及技术创新成为本届论坛的重要议题之一。

#

  在本届论坛的演讲中,多位嘉宾指出了现有国际贸易结算单位存在的缺陷在于,没有锚定物。一方面,中央银行控制的非实物货币供给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滥发货币,导致货币贬值。另一方面,目前的国际贸易结算中,美元占比41.68%,人民币占比只有1.9%,这就导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不得不使用美元作为结算,而美元不断地增发有可能引起美元信用危机,而紧盯美元,最终只会引爆人民币的信用危机。 #

  因此,如何建立有“锚定物”的数字货币成为了本次论坛针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讨论重点。联合国WADCC码链研究院院长徐蔚指出,现有的“数字货币”同样拥有与生俱来的缺陷,例如,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比特币,因为其基于IP互联网的共性,存在天然的安全隐患——去中心化(丢失无法追回),匿名性(不利于反洗钱),总量有限(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增长)。而建立“基于物权把控的码链数字货币体系”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只是在构建的过程中要规避以上的问题。据此,徐蔚在演讲中详细介绍了“码链思想”和以码链技术为基础的“码链数字货币”。码链技术将可以解决现在的货币、数字货币体系的种种缺陷,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易货交易的落地,从而构建一个安全、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徐蔚的演讲得到了在场嘉宾的一致认同。#p#分页标题#e#

#

  据了解,以码链技术为基础的“码链数字货币”与现有的区块链数字货币的区别在于,“码链数字货币”是基于物权把控,以“智能二维码”为介质,将各行业产业链的合约转化为可分割、可交易、可转让、可兑换、可追踪的“智能合约”,且在码链联盟内可进行物权交换。在码链货币体系中,“智能二维码”即“特别提物权SGR”。即每一个商品对应一个“智能二维码”,而这个“二维码”代表该商品“特别提物权”。通过特别提物权的交换,实现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物物交换)。这个代表“特别提物权”的二维码,可同时作为数字货币的载体与支付手段,可通过“二维码扫码”完成支付。

#

  徐蔚还强调,特别提物权的定值与市场流通的实物直接挂钩。例如,在易货交易的操作过程中,物物等价交换的供应链智能合约可以分为一份份的智能二维码。 #

  由于这些二维码,即码链数字货币是基于物权把控,所以不存在增发、通货膨胀。比如,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中,以刚需品“高铁”作为锚定物,奠定“码链数字货币”的基础。同时,码链数字货币是以智能合约为凭证进行物权交换,所以可高效流通。 #

  码链数字货币的引入,将使得易货交易从“点对点”单线交换变成“多对多”的多元交换,增加了贸易的自由度和便捷度,帮助易货交易更快更好地发展,加速实现“一带一路” 去产能、去库存的战略目标。 #

  据悉,国际易货交易中的“码链数字货币”只是码链技术的初步应用,码链技术在零售、安全、支付、社交、物流等各大行业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范围。码链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将有效解决目前英特网因以“IP”为底层所固有的安全、传播等方面的种种先天缺陷,将营造一个更有效,更安全的网络世界。

#

责编:小鱼 返回顶部  打印

课程免费试听
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