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校是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企业欢聚时代(NASDAQ:YY)旗下品牌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建筑人才培训合作单位
您现在的位置在: > 学历考试 > 高考 > 考试动态 >

崔海坡:医工交叉“零距离”加速催生创新成果

2024-02-06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一把国产微创手术超声刀从临床医生提出要求,到科研人员研发,再到自主生产,最后进入手术室,需要跨越多少道坎? 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崔海波用自己的经历给出了答案:除了研发,最需要的是转型路径创新和机制创新。 #

目前,售价2000元以上的进口超声波手术刀占据国内市场80%以上。 随着崔海波成果的成功转化,性能堪比国际先进水平的“生命之刃”成本可降至每台300元以内。 目前,其成果已进入型式检验和动物试验阶段,预计明年获批上市。 这家围绕超声波手术刀成立的创业公司已获得三轮融资,估值达2亿元。 还有3个国产医疗器械正在研发,技术处于世界首创。 #

为推动科技成果“从1到100”,上海理工大学投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将80%的股份授予崔海坡团队。 从实验室科研成果的创新、成果转化路径的创新,到鼓励教授自主创业的机制创新,崔海波表示,“希望探索国内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之路。”医疗器械,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 #

医生“派单”、大学“接单”,医药与产业“零距离”交叉加速创新成果创造 #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早在20年前就开始探索医学与工程研究的交叉领域,希望打通高端医疗的“创新链”和“产业链”装置,加速国产替代。 2023年,上海多家医院的医生将临床医疗器械最急需改进的问题以“需求单”的形式直接“分发”到上海理工大学,各领域科研团队形成团队“听从命令”。 ”然后迅速解决问题。

#

上海长海医院的一位医生指出,很多微创手术所需的超声手术刀系统主要是进口的,价格昂贵。 作为一次性消耗品,宽度为3毫米、长度约为13毫米的进口超声波手术刀头当时售价为6000元。 已经上市的国产刀片虽然具有价格优势,但手术过程中断裂的概率较高。 一旦破裂,它可能会在人体的软组织内移动。 对于医生来说,在手术过程中找到“丢失”的刀片是另一个问题。

#

国产超声刀如何让医生用得顺手、患者用得起? 崔海波上任后,短短两周时间就组建了机械、材料、控制等多学科团队。 经过一年时间,团队基本摸清了技术路线,并提出了2023年“超声手术刀系统研发及产业化”国产化计划。

#

崔海波告诉记者:“我们在研发过程中与医生反复沟通,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目前,首批500把超声刀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不仅切割速度、断刀率等主要性能指标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媲美,18毫米长的刀片也是根据医生的需求而独特设计的。”

#

高校支持教授创业,引领成果转化“下半场”

#

第一轮融资超过200万医疗器械高等专科,第二轮融资500万,第三轮融资1600万……目前,借助超声波等众多在研“硬核”产品手术刀、肿瘤射频消融系统、自适应电外科能量平台,“高端医疗器械”,崔海波担任总经理的创业公司现已进入第四轮融资。去年,该公司的精准肿瘤射频消融系统项目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创新基金近千万元的支持医疗器械高等专科,这也是松江区唯一获批的项目。

#

大学实验室里有很多“从0到1”的创新成果,也有申请专利的科研团队,但真正能走上转型之路并最终落地的却少之又少。 崔海波坦言,正是学校的大力支持,才让他度过了成果转化的“下半场”。 #

“医疗器械市场化之路尤为艰难,很多环节根本不可能仅靠教授一人完成。” 崔海波告诉记者,由于申请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资质难度较大,该项目实施第一天就险些“夭折”。 步。 #

“借助”区校合作,崔海波的创业之路也变得更加光明。 2023年,在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者共同成立了上海瑞速创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这也是上海理工大学与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合作中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与松江区。 #

其中,超声手术刀科技成果评估售价超过490万元。 上海工业大学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入股,随后学校将80%的股份转让给科研团队作为奖励。 同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样机进入试制阶段。 今年,公司自主生产的超声波手术刀进入型式检验阶段。 如今,公司不仅拥有先进的研发和检测实验室,还拥有符合三类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工厂和无菌车间。 整个超声刀组装生产系统正在有序运转。 一名工作人员每年可生产3000件。

#

机制创新释放科研活力,更多医学和工程成果正在转化中

#

“国产医疗器械是一个非常‘烧成本’的项目,不少初创企业因融资困难而资金链断裂,上市前夕就倒闭了。” 崔海波告诉记者,学校的创新机制使得超声刀在研发和转化过程中更加高效。 得到了很多帮助。 #

最初,崔海波团队只有超声波手术刀生产设备的设计图。 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他们甚至无法构建原型。 融资困难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 由于医疗器械研发周期长、审批周期长,因此不受资本青睐。 然而,上海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一直深耕医疗器械行业。 当公司有了学校作为“股东”后,很快就获得了首笔融资,并借助学校的“金品牌”和平台资源的支持渡过难关。

#

学校的机制创新不仅体现在成果转化上,更体现在科研人员评价中创新机制的落实。 去年底,上海理工大学出台新政策:符合一定条件的科研人员也可达到职称晋升“硬标准”,权重相当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项目。 #

这对于崔海波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他的研究方向不属于基础研究,很难满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要求。 “这次机制改革让我深受鼓舞,也是对科研人员服务实际工作的认可。” 崔海波说,近期,他正在申请基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教授职位。 “机制创新正在进一步释放科研人员的活力,相信更多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转化成果正在酝酿之中。” #

责编:admin 返回顶部  打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友情链接网站声明网站地图广告服务帮助中心